汪印研究员一行出访印度尼西亚促进ANSO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

汪印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24-07-25
阅读次数:13031
阅读字体

     6月17号,汪印研究员一行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与ANSO国际合作项目“东南亚国家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永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ANSO-CR-KP-2021-08)“的国际合作伙伴PT. Fuhai Industrial Estate公司深入讨论印尼的生物质和椰壳制备炭化料的工艺技术、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对炭化料的需求以及ANSO项目技术在印尼的推广应用的可能性。目前印尼最大椰子种植基地主要在苏拉威西,椰子壳因其独特的性质,已经被广泛用于制备炭化料,然而印尼现有的传统方法只能做到炭化、无法实现炭化料的进一步活化和深加工。而且,炭化料中存在较高含量的水分和砂子等杂质,导致炭化料产品的品质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后端的进一步筛分处理。

      另一方面,印尼的棕榈油产业也十分发达,棕榈树的种植分布主要在苏拉威西,苏门答腊目前大规模的企业主要聚焦在前端棕榈油和椰子油的生产,随之产生大量的棕榈壳。目前棕榈壳主要作为燃料,而榨油渣主要用作动物饲料。由于棕榈壳较高的热值,目前印尼更愿意将棕榈壳与煤掺混作为燃料。不仅可以降低对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和依赖,还可以通过调控棕榈壳与煤的比例,降低硫元素的含量,从而减少燃烧烟气中污染气体的排放。此外,双方进一步探讨了棕榈壳在制备活性炭方面的可行性。虽然以棕榈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性能赶不上椰子壳,但是通过技术工艺的调控,也可制备得到高性能的活性炭。 

      6月18号-6月20号,汪印研究员一行前往印尼椰子的主要生产地之一的美娜多,开展椰子种植、椰子果肉分离、椰子壳炭化相关的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多个工厂发现,印尼本地人在制备炭化料方面主要利用土坑或者废油桶进行闷烧,存在受热不均匀,炭化不彻底的问题,无法保证炭化料稳定的性能,对后端炭化料的深加工带来挑战。另外,美娜多现有炭化料生产工厂、规模较小、产量基本低于100吨/月,且厂房简陋、分布广泛、均在美娜多乡下的地区。虽然有利用椰子壳的就地收集与加工,但是很难保证炭化料的大规模生产以及稳定均一的性质。而汪印研究团队开发的制备生物炭和活性炭的技术设备可有效解决当地现有炭化料品质差的难题。然而,该先进技术在印尼的落地推广需要重点考虑设计的处理规模、椰子壳等生物质原料的收集与运输以及活性炭产品的销售等诸多问题。

      6月21号上午,汪印研究员一行前往PT. Fuhai Industrial Estate公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生物质产业从业人员详细探讨利用棕榈壳和椰子壳等原料生产活性炭经济性、原料收集和运输途径、活性炭生产技术与设备的推广与落地的基本要求、以及与当地椰子和棕榈加工企业合作的可能性。了解了印度尼西亚的椰壳产量较大的区域分布以及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具有潜在可能的区域进行了筛选,从项目所需的椰壳量、用电量、成本等角度、探讨了构建热-电-炭联产工程项目的要求,并对未来活性炭的高值化利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明确了未来合作项目的目标和模式,初步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PT. Fuhai Industrial Estate公司表达了回访中国的强烈意愿,我方表示欢迎,并对来访日程进行了安排。

      6月21号下午,汪印研究员一行受邀前往印尼科学院(BRIN),就东南亚生物质高值化低碳转化利用为主题开展了会议讨论。BRIN高级研究员和特别专家与印尼棕榈种植公会理事(曾任印尼农业部种植总署长)Dr. Delima Darmawan、经济和社区福利研究机构主席Mr. Agus Eko Nugroho、产业服务与贸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Dr. Umi Mu'awanah以及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相关研究者出席会议。首先,BRIN 的Mr. Agus Eko Nugroho对我方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Dr. Umi Mu'awanah介绍了BRIN的基本情况并表达合作意愿。随后,我方汪印研究员介绍了中科院的发展情况以及ANSO国际合作项目,李杰博士做了关于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活性炭以及活性炭生产与应用的相关演讲。BRIN方面对棕榈壳等为原料生产活性炭及基于活性炭开发环境功能材料十分感兴趣。紧接着,BRIN相关科研人员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并做了关于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塑料的研究现状、生产工艺以及经济环境效益的相关报告。双方就报告主题内容展开了友好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在后续互派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等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此次的印尼出访,为推广汪印团队在ANSO项目支持下开发的生物质制备先进炭材料(生物炭和活性炭)技术和装备在印度尼西亚的落地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与印度尼科学院(BRIN)的联系、为双方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国际项目申报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出行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应用上的互联互补,很好的践行了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771-4812376 客服热线:19968071460(李) 19317451360(傅)
  • Email:gxmt@mingtan.cc(国内业务)  AC-China@mingtan.cc(海外业务)
  • 联系地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博艺路9号朗玥湖山4号楼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分辨率1440X900以上
©2023 广西铭炭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